人工智能——植保界『最强大脑』

期次:第5期    作者:赵衡 李晓庆   查看:135



“平度的樱桃种植园, 一年下来, 平均每亩地成本花费3000 元左右,如果运用人工智能与植物保护相结合,成本可以降低一半。”

3 月 24 日下午, 我校植物医学学院举办《人工智能& 植物保护———人工智能在植物保护领域应用的探索分享》 学术讲座, 北京普惠三农有限科技公司总裁戴勤海先生在讲座时指出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相较于传统农业的优势。

新时代的“代言人”

两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了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纲要,国家发改委发出了关于组织实施 2018 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试点重大工程的通知, 农业人工智能项目迎来了大好时机。

1936 年人工智能之父McCarthy 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 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英文缩写为 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慧的理论、 方法、 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戴勤海表示: “当今世界,华人 AI 研究贡献占据全球份额近一半。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有很大的优势。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 优秀的理工、数学人才基础强劲, 为智能领域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优质人才。此外, 中国市场中大多数第二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的出现能大大提高这一过程的速度。”

植保领域“显神威”

农作物、 蔬菜等经济作物,从播种、 生长至收获, 经常遭受各种有害生物(植物病原物、 害虫、 杂草等)的侵害。一旦发生病虫害, 仅依靠少数植保科技工作人员通过肉眼识别,效率较低。同时, 由于植保科技人员有限, 再加上某些区域位置偏远, 许多病虫害无法及时现场识别, 只好根据种植户的描述来识别, 而许多种植户专业知识有限, 无法提供准确描述, 往往不易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给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都带来较大损害。

为解决现状,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植物病虫害识别防治及监控的手机应用—— — “很准” 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 研发人工智能的应用, 以此占领技术制高点。它从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防治入手, 逐步研发智慧种植、 智慧农田管理的多种应用, 发展成为面向未来的农业大脑。

通过拍照识别植物病虫害, “很准” 能够提供植物病虫害知识信息和防治方法的综合解决方案, 并且提供全国范围内的植保专家对接服务和资源整合的平台, 将农民、 专家、 供应商、 政府等农业相关方利用互联网连接起来。为区域病虫害自动监测、 林业害虫自动监测、 全国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测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这个应用软件, 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统计和趋势分析功能, 为涉农产业链公司(农资农药)提供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

未来 “很准” 能够扩大影响力, 帮助更多的农林从业者, 借助技术的力量, 提升农作物存活率, 降低投入成本, 提高农民的收益, 促进植物相关应用的繁荣和生态和谐的发展。

未来植保的“新名片”

在项目启动阶段, “很准” 的主要作用是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基于新技术的植物病虫害识别防治及监测的技术平台和服务, 帮助政府推广新型农业技术, 实现科技惠农, 提高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 “很准” 应用获得大量用户、 覆盖了主要农作物及病虫害并整合了大量专家资源后, 主要模式将逐渐改变为向农业从业者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同时配套销售农资农药产品的盈利模式。

戴勤海表示, 未来人工智能必将成为植保领域一张亮丽的 “名片” 。把握好国家振兴乡村战略、 “一带一路” 伟大战略的构建与延伸提供的机会, 将会更有利于我国农业改革兼顾国内外双重形势, 面向全球服务于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