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融大我,尽展青春活力

期次:第11期    作者:□ 学生记者 张倩 张洁   查看:166

“班级中每个人就像是拥有大大能量的化学活化分子,相互碰撞交织,然后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这就是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1702班的最恰当的评价。

化工艺1702班团支部成立于2017年9月,2020年5月被评为校“五四活力团支部”。还曾荣获2017年度先进团支部和2018年度红旗团支部。成员中,以王燕为代表的多名同学曾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项目大赛银奖”等省级个人奖项4项、“第三届国际舞蹈艺术家三等奖”等市级个人奖项5项以及“优秀班干部”等校级个人奖项130余项。

相遇相识,相助相知

2017年夏天,26个满怀激情的“七八点钟的太阳”在化工艺1702班相遇,就此开始了一段难忘的大学“旅程”。

成立之初,班委多次举办五环团建、读书交流会、阳光英语等特色活动。王申同学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便是那次冬至包饺子了。”那是他们第一个离家在外的冬至,同学们大展身手,分工明确,有说有笑,不亦乐乎。“当大家忙完坐在一起吃饺子时,真的有一种家的感觉,很幸福。”王申笑着说道。

作为一个学风优良的班集体,学习仍为第一要务。为树立良好的班级学风,团支部开展了“学习一带一”活动。课上,成员提高自控力,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下,同学们相互监督,巩固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一天天的相处下,每位同学都逐渐找到了归属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整个班集体也成为了更好的“我们”。

凝聚团魂,投身支教

2018年暑假,化工艺1702团支部响应国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结合专业特色成立了“化之味”实践队,深入菏泽市焦园乡光明小学开展以“舌尖上的化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地领导、家长和学生对实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受益人数达1000余人,各大网站对此次实践话动的报道近40篇,“化之味”也因此获得“校级优秀小分队“的荣誉称号。

在支教过程中,与其他支教团队一样,他们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最让他们头痛的便是小朋友对他们的陌生感。支教地区的孩子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稳定、熟悉的环境中,有些不适应实践队的到来,因而不愿意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但一向负责任的他们并没有因此选择“走过场”,而是相互鼓励,积极引导。实践队各成员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开展了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等兴趣课堂,成功让小朋友们放下害羞与胆怯,慢慢变得活泼与主动。

化工艺1702班团支书刘潇回忆说:“我也没想到发布支教活动时同学们一点反感的情绪都没有,大家都很积极。不管是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还是各方面的能力,全都增进和提高了不少,也为可以给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满足。”

紧抓特色,共创新意

迎接新时代,携手创青春。化工艺1702团支部秉承创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公益”的方法,开展“走路就是做公益,脚步传递正能量“的爱心捐步计划。三年来,团支部累计捐步数达六千万,共计捐献千余元公益基金。对他们而言,奉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在读书月期间,团支部联合“陌上花开交通服务队”,与公交公司在城阳区公交站点开展“打造流动书屋,创建书香青岛”的活动。同学们再次走出校园,用自己的力量号召社会公民感受书香,拒做“低头族”,受益人数达300余人。

革命烈士王杰曾说:“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化工艺1702班的每个人都是各有特点的个体,他们将个人色彩融入集体画卷,共同为许多个不同的目标而努力。

都说“人生不存在完全没用的经历,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见过的人”。如今的他们已步入大四,各自开始为人生的下一步打拼,但过去三年有关班集体的点点滴滴将一直“镌刻”在心底,激励着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