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一年为毕业献礼

——走近“延时摄影达人”刘晋

期次:第16期    作者:杨杨,孙志文,刘丽荣   查看:111

    日前,由我校刘晋制作的的毕业短片《大学纪录片》经过优酷、新浪微博、人人网转载后,引起强烈反响。6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又对刘晋及其短片进行2分28秒的报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短片能让观众如此疯狂,达到优酷54万多的点击量?

阴差阳错爱上摄影

    印象中,这位迅速走红的视频拍摄者是个艺术气息浓厚、特立独行、狂放不羁的“人物”,而当与他面对面时,才发现“延时达人”刘晋是再普通不过的校园大学生打扮:简单的黑色T恤,牛仔裤,帆布鞋,肩上也没有挎着我们想象的从不离身的相机。但正是他,历时一年,拍摄131870张照片,串联成七分十一秒的延时摄影短片。
    延时摄影是长时间定时定格延时拍摄。也称低速摄影或定时定格摄影、“缩时”摄影。它的特点是定时、间断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比如花蕾的开放约需3天3夜,即72小时。每半小时拍它的一个画幅,以顺序记录开花动作的微变,共计拍摄144个画幅,再通过放映机按正常频率放映(每秒24幅),在6秒钟之内,重现3天3夜的开花过程。据记者了解,现在的延时摄影作品拍的多是自然风光,用延时摄影来记录大学生活的专题作品还极为鲜见。
    记者发现,在某网站转载作品时,署名竟然是“传媒学院刘晋”。在大家印象当中,如此专业的片子应该出自传媒学院学生之手,然而作者却是“门外汉”——园林园艺学院园林专业07级4班的一名学生。
    说起来,刘晋玩摄影的时间并不长。大二的时候,刘晋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摄影相机——尼康D80。但是拿着相机,刘晋心里其实很没底,自己真的能驾驭的了它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熟练地运用相机,刘晋便从网上下载英语教程视频,一遍看不懂看两遍,两遍看不懂看三遍……直到把相机功能完全掌握为止。
    “其实相机就是一种机器,就像人和自行车,多磨合几次,你就能掌控它了。”刘晋告诉记者。
    生活中的刘晋爱看书、爱上网、爱睡觉,而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能够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爱好,并有信心将爱好发展成事业。
    上大学后,他参加了学校的摄影协会,大二时当选为摄影协会会长,在他看来,也许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一位会长,但可以算是一位最用心的会长,他带领大家举办校园平面模特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好评。慢慢地摄影开始真正走进刘晋的生活,刘晋也从一位普通的摄影爱好者逐渐成长为摄影发烧友。
    刘晋从大一直到大四一直在选修传媒学院郭建良老师的摄影课,并担任课代表。当然他最大的收获还是与郭建良老师成为朋友,“郭老师很仗义,是个性情中人。”在今后的摄影中,也验证了刘晋的说法。每次遇到问题,郭老师总是给予最大帮助。大四上摄影专业限选课的时候,在郭老师指导下,刘晋着手《大学纪录片》的创作。
    谈到刘晋同学,郭建良老师说:“摄影只是他的爱好,他却做得很专业。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啊。”
    凭借自己对视觉艺术的天分和执着的性格,刘晋很快掌握了摄影的基本知识,也拍出了很多不错的作品,就这样,他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地喜欢上了摄影。

规划前程态度坚定

    “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接触过摄影。”他告诉记者。刘晋在高中做过职业倾向测试,测试的结果是他性格偏内向,适合做与艺术有关的工作,更具体一点就是建筑设计。可是他乏善可陈的数学成绩又让他对这一专业望而却步,为了能更好地接触艺术,便选择了园林专业。
    进入大学之后,刘晋原以为可以接触到园林设计,可是他发现学校开设的园林专业更偏向于植物,与自己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相差较远。在大一那一年,刘晋陷入了迷茫、困惑的状态。到了大二,刘晋参加了社联主席的竞选,但是以失败告终,“其实我为这次意外落选感到高兴,正是这样,我今后才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拍摄过程中。如果我成为其中一员,可能也就没有今天这个《大学纪录片》。”
    “学园林不错,摆弄花木、设计园林,”刘晋说道,“不过,深入接触园林之后,我发现与之前自己了解的园林专业有所出入,感觉这不是我想要走的路……”刘晋非常喜欢风光景观摄影,现在,很少有园林专业出身的人还精通摄影,而如今的企业往往需要既懂园林园艺又会摄影的景观摄影师,这恰好成了他的最大优势。于是,刘晋有了将园艺和摄影结合起来的念头。“这样我就可以兼顾专业和爱好,将来在工作中还能积累更多的人脉,学到更多的知识。”
    有了目标之后他开始动身践行,起初他想利用课余时间拍一套校园风景相册,积累一些拍摄经验。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晋在网上看到了几个日本和美国摄影师拍摄的风光延时摄影作品,他被这梦幻般的延时摄影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向爱走创新路线的刘晋按捺不住了:“我可以试试用延时摄影的方式拍校园。”可是对于这个接触摄影一年的“新手”来说,真的能完成吗?他找到了传媒学院郭建良老师,郭老师鼓励他:“可以试试。”有了老师的鼓励,他萌生了延时摄影记录大学生活,制作一部大学纪录片的想法。

耗时一年玩转“延时”

    2010年5月4日,刘晋拍下了整部作品的第一张照片,但是在这之前,刘晋并没有多少准备,甚至还没有分镜头剧本,只是在头脑中有一个大体的思路。就这样,凭着誓不罢休的韧劲,《大学纪录片》开机了。
    此后的一年时间,他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从新生军训到消防演练,从上课路上到校运会现场,从日升日落到月圆月缺,刘晋用镜头记录着一年中学校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摄影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延时摄影的拍摄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最让人头疼的是天气问题,因为适合拍摄的天气不是每天都能碰到,这就需要耐心地等待和细致地观察。”刘晋对记者说。为此,他暑假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留在学校坚持拍摄,“暑假时的天气给足了我面子,片子里好多镜头都是在那时拍的。”他笑着说。在《大学纪录片》中,有一组月升月落的镜头,为了表现更加逼真,刘晋每晚八点到十二点不停地拍摄。舍友孙林军告诉记者:“为了拍摄到更好地照片,刘晋经常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很晚才回来。”这种韧劲感染了很多同学。
    很多网友看到刘晋的短片之后提出这样的质疑:“十三万张照片的话,平均起来每天要拍摄三百六十多张照片,也就是说在白天工作时间,每小时需要按快门几十次,那这位作者是不是什么也不做,只拍照片。”刘晋告诉记者:“其实这个很正常,有时候自己一上午最多能拍6000多张照片,一点也不夸张。”正是不停地按下快门,才最终形成了这个片子。
    后期处理也是刘晋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因为之前从来没接触过,所以在处理上,刘晋算是从零开始。自己没有经验,他就反复观摩成形作品,仔细研究,后期制作需要Photoshop和AfterEffects两种软件的帮助,他就搜来国外的英文视频教程看,完全自学软件操作。作品收尾阶段,使用AfterEffects时他又遇到了麻烦。AfterEffects输出地文件体积过大,不利于片子的传播。他几经周折从网上找到了一位广州的广告人的联系方式,通过电子邮件向这位广告人寻求帮助,没想到短短几天,刘晋就收到了回复。之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联系到人人网的影视字幕组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讨教。翻来覆去地打听后,他终于攻克了难关,将文件压缩成合适的大小。
    截至记者发稿时,在优酷网,此视频的点击量已达54万余次。
    “我所做的这些其实很普通,只不过自己一直坚持下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刘晋一直强调。在观看英文学习教程的过程中,刘晋也慢慢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英语四六级很顺利地就通过了。
    即将毕业,刘晋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看到自己同学都下工地施工,他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走的路,他为自己规划的目标是景观摄影师或者商业摄影。“大学是个单行道,不可逆,所以要随着自己的心走,不要有太多的顾虑,这样大学四年就没有遗憾。”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刘晋这样说。而现在《潇湘晨报》已经向他发出邀请。
    《大学纪录片》引起强烈反响,甚至让很多毕业多年的校友共鸣,纷纷留言“想再回母校走一趟”。
    一年时间,7分11秒的短片,刘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爱好的力量是无穷的,专业与爱好相结合可以创作出美妙绝伦的作品。他用他的真诚与才华为大学四年划上了一个圆满而意义深刻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