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剥夺了我们的交流能力?

期次:第16期    作者:杨杨   查看:42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在和周围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交流。日常的生活中,交流能力的高低大大影响着我们生活质量的好坏。而在演讲竞赛、参加竞选、毕业找工作时是否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更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交流能力如何呢?
    先来看一看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桌。课桌文化早已是大学校园里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如今课桌文化不仅仅包括随意涂写的诗句、情绪的抒发等,课桌竟也成为了征友、交友的媒介。
    “征友,男,本科学历,联系电话xxxxxxxx,非诚勿扰!”“寻觅知音,爱好上网、喜爱电影者优先”……形形色色的征友信息写在课桌上,昔日陪伴我们读书的“伙伴”,如今俨然成为交友平台。
    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寂寞党”也不断蔓延,通过网络,大学校园几乎首先成为其辐射的范围。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难道只能依赖于课桌和网络吗?
    大学生处于人生当中最精力充沛、意气风发的阶段,也是最有交友欲望、希望与人沟通的年龄段,难道美好而短暂的大学生活只剩下寂寞了吗?我们宁愿重复着寂寞,也不愿参加活动去面对面地结交更多的朋友;我们宁愿通过互联网寻觅千里之外的知音,却不能问候一下隔壁宿舍的同学;我们宁愿从课桌上搜集交友信息,也不愿和选修课上的陌生同桌打个招呼认识一下:是我们自己剥夺了自己的交流能力。
    我们也参加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开完例会我们就回宿舍,除了认识几个骨干人物,其他人就混个脸熟;我们也上选修课,可是我们大多数是坐在熟悉的同学身边,遇到陌生人我们也会隔着一个位子坐一个;我们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当解散时,我们坐在一边低头玩手机;我们也想交朋友,可是当我们张开嘴的时候,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为什么我们宁愿发短信,也不愿当面交代清楚;为什么写微博,频繁的改QQ心情,也不愿通过交流来抒发情绪;为什么遇到问题上网百度,也不愿请教身边的同学。是的,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自己让自己退化了交流能力。
    很显然,是我们夸大了交流的难度。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评测师齐忠玉曾经指出,人际交往中70%的问题皆因交流不畅所致。
    当我们感到寂寞、孤独、恐慌时,何不打开心扉,找好朋友喝茶聊天、和三五知己互诉衷肠;当我们无聊时,何不呼朋唤友走出家门,走向辽阔的田野,呼吸新鲜的空气,“侣鱼虾而友麋鹿”,在大自然中享受人与人交往的真诚与美好。
    交流,其实很简单。
    交流能力并不仅仅是你在众人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交流中学会倾听更加重要。最好的沟通方式不是说而是听,一个好的听众比一个能言会道者更容易说服人。
    适当的独处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可是当过于依赖一人世界时,对人的身心健康却是有害的。交流并不困难,只需要你有一颗开放的心。不管你是因为寂寞无聊,还是因为知音难寻,都请放下准备在课桌上写交友信息的笔,问候一下身边的陌生人,从一个如晨曦般的微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