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不忘,情比石坚

    初心不忘,情比石坚 编者按:石头自存在起,便是不移无改的象征,而校园里那一块块校友石,也正是校友们无忘母校、感恩母校的最好证明。那一笔笔铭刻于石头上的话语,寄托了校友对母校学弟学妹的期望,表达了对母校的殷切祝福;那一个个篆立于石角的班级,承载着校友在母校度过的悠长难忘的岁月和记忆。师生情,同学谊,如那石头般虽历经风吹雨打,日晒雷鸣,却依旧永存于心。

  • 涌泉之恩,亭『荫』后生

    涌泉之恩,亭『荫』后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或是朗朗的读书声,或是笔头在纸上疾走,抑或是洋溢起阵阵欢声笑语。教学楼东侧的这个小亭子里每天上演着的,总是我校学子最积极,最青春的一面。涌泉亭就这样静静地坐落在虹子湖一侧,承载着学子们的希望,见证着学子们的梦想。   认捐幽亭,感恩母校   “在农学86级校友的一次聚会上,同学们总想着为我们的母校做点儿贡献。”后勤管理处处长何忠诚老师说到,“当时同学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客观条件实在不允许的也会建言献策,只为了报答学校的培育之恩。”   在2010年的时候,正值农学86级校友毕业20周年。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感恩,农学86级的校友对此亭进行了认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将亭子命名为‘涌泉亭’,也是我们想回报母校这种情感的表达。”在谈及涌泉亭名称来历的时候何忠诚老师如此说到。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涌泉亭牌匾后面刻着这样的八个字,表达了农学86级学生对于学校的感恩之情。“从学生到社会的主干力量,母校培养了我们这么多年,我们也要时刻心怀感恩之心。不能忘记学校培育我们的恩情。”何忠诚老师说。   思往念今,回味颇深   校友们每次看到亭子总是能回忆起他们过去的岁月。在莱阳农学院求学的经历真的很艰苦,但艰苦的条件也磨砺了农学86级校友们的意志。   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回想起来却都是快乐的时光。“我们都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工作,自觉完成自己的任务。”何忠诚老师说,“在学习之余我们最幸福的时光或许就是在周末,学校会给大家放送一场精彩的电影,如今回想起来依然津津乐道。”   现在的同学们很难想象农学86级校友求学时贫瘠的物质生活。当时他们的粮食还有粗粮与细粮之分,物质贫困导致有的同学营养都跟不上,与现在有极大的不同。何忠诚老师对于现在的青农人提出了希望与建议,“希望同学们利用现在便利的条件,积极主动地学习,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去发展自己,让母校对自己的付出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不忘初心,秉承信念   涌泉亭作为首批校友认捐的学校建筑,它不仅有纪念意义,还有精神导向的作用。既可以给人们乘凉更可以让后生们记得要回报母校。   不论是重返故地的外地同学还是忙里偷闲的留校校友都会在这个亭子里坐坐,这座亭子是农学86级校友的共同情感寄托,是他们感恩母校的一个载体。所以每次校友返校,他们都会去涌泉亭前面合影留念。   即使是已经毕业多年也依然情系母校,即使是工作多年也依然用学校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这或许就是精神导向作用。而在涌泉亭留下足迹的后生们也会秉承着涌泉相报的信念,为学校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 寸草之心,表赤诚情意

    寸草之心,表赤诚情意 有一种缘分,叫做四年同窗;有一种恩情,叫做春晖送暖;有一种幸福,叫做再约青农。在文经楼西广场的草坪上,有一位“学霸”,它手持书本,久久地屹立着,她那如阳光一般温柔的目光,软化了人心,不禁让人想去了解这块校友石背后的故事。  寸草之心,赤诚之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寸草春晖”正是这块校友石的名字,它代表着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动科系畜牧兽医92级校友们深深的母校情谊。谈及为何选择孜孜不倦、苦读诗书的人像作为校友石的形态时,畜牧兽医92级2班的校友、现任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的王晓雷老师微笑着说道:“考虑到我们当年大都是长途跋涉前来求学的情况,便决定打造这个孜孜不倦、求学上进的‘学霸’。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同学们奋发上进,也为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贡献了微薄之力。”  “学霸”校友石背后的心形轮廓也有着它独特的意义。由最初设计的圆形改为心形,这让寸草之心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让其在高2.16米的“学霸”背后绽放着光芒。2.16米,一个看似平常的数字,但对于“寸草春晖”校友石来说却不平常,它代表着2016年,代表着校友石在校园里落定的年份,还代表着校友石捐赠时92级校友正值毕业20周年。这用心设计的一切,尽是对同窗之情的珍视,对母校、老师的赤诚感恩。  “寸草春晖”校友石是用湖南汉白玉打造的,庞大的体积大大增加了它运输的难度,如此珍贵的心意,校友们难免担心它会受损,但好在有我校后勤集团人员的协助,使它最终完好无损地顺利落地。王晓雷老师回忆到,“当时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在它到来之前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清扫草坪,校友石落地之后又经常去擦拭。有时候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到有人和它合影,心里也有着说不出的欣喜。”  回忆往昔,感恩之情  1996年,斑驳的树影透过窗台映射在黑板上,“毕业了”三个大字比平常的板书更加耀眼。  年少转眼间,白驹过隙,虽二十年悄然而过,但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动物医学院副教授王新老师津津乐道地提及了当年自己为了参加学校的演出,被老师处罚的事情。“经过深刻的反省后,我认为老师这样的做法十分正确。”王新老师说,“正是因为莱农老师的严格要求,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提及那个特殊的年代,动物医学院副院长韩先杰老师有些遗憾,“当年没有与老师在实验室里共同做科研,让我感到遗憾。”他语重心长地讲到,“时间如弹指一瞬,过去的二十年间,青岛农业大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冀青农学子,珍惜并利用好现有的海量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在学校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谈到当年在莱阳农学院的求学时光,每一位校友都仿佛沉浸到了美好的回忆中:班主任老师的亲切关怀、任课老师的幽默风趣、团委书记的严中有慈、辅导员老师的雷厉风行……这些回忆都是他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对老师的爱,对母校的深情眷恋随着时间的沉积历久弥新。  谆谆教诲,未来之期  畜牧兽医92级校友们一同奋斗过的青春岁月与不可割舍的情感,仿佛与“寸草春晖”校友石一起,久久地定格在了学校。他们始终以身上的“莱阳农学院”这张名片而骄傲和自豪,回校捐赠校友石,不仅是为了感恩母校的栽培,更是为了让学风建设传递下去。青春无价,校友们希望今后的学子能够继续努力刻苦学习,像树木一样,培土打基,固其根本。王晓雷老师叮嘱现在的学生要养成自己的好习惯,对自我加以严格的约束,有明确的目标,四年的时间足以拉开人与人的差距,大学是深造的好时机,要学会抓住机会,对自己负责。  “金钱有价,情义无价。”校友们捐赠的校友石体现了我校学子反哺母校、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片赤诚之心,他们始终为建设学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校友的关注是我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他们的支持下,青岛农业大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 梦想起飞的地方

    梦想起飞的地方 漫步校园,常常能在虹子广场的东边看到一块镌刻着“梦之源”三个朱红色字的石头,在它的后方,有一颗遒劲挺拔的白皮松,二者犹如红墙碧瓦,相互映衬,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石头背后那不平凡的故事……   梦想源头 石寄真情   “梦之源”校友石是我校果树82级校友于2006年庆祝毕业二十周年之际捐赠的。这块石头虽然外形朴素,却能让人们感受到果树82级校友对母校、老师和同窗的深厚感情。   关于“梦之源”这个名字的来历,我校果树82级校友、现任潍坊市委党校副校长林国祥这样说道:“当时我觉得莱农启发了我们果树82级每个人的梦想,是梦想起飞的地方,所以我就建议取了‘梦之源’这样一个名字,为此还专门请了潍坊书协副主席谭伟题字。”   林国祥还告诉记者,这块石头是他在潍坊市临朐县特意挑选的,当他第一眼看到这块石头时,就觉得它不张扬,不惊艳,有一种内敛含蓄的美感。他还回忆道:“当时同学们都十分重视这块石头,别人来送大家都不放心,我便特意拜托了一位朋友亲自开车将石头送来。”这一块石头,不仅寄托了大家对母校的牵挂,还饱含着果树82级每一个校友对大学生活的怀念和对老师的感恩。   忆往昔师友岁月   学生时代的感情是最深厚的,是最纯洁真挚的,那样的感情总会让人忍不住怀念,那样的情谊也总是能够历久弥新。   说起在母校读书的日子,果树82级校友、现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祝茂凯老师感慨良多,“当年我们在莱阳上学,现在每当和同学们相聚聊起大学生活总有说不完的话,大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大学时代给一个人留下的美好记忆终生难忘。我们那时年龄还小,从中学到大学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我们不但勤奋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身上学到勤勤恳恳、严谨严格的作风,就像我们‘勤奋、朴实、严谨、创新’的校训,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激励我们从这里起步,不断追求新的梦想。”所以这个“梦之源”蕴含着同学们很多美好的回忆。    精神长存,逐梦前行   “我们学校这种务实、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校风,对我们的一生影响很大。我们的许多能力,学习和生活的习惯都是大学时代养成的。我们也希望现在的同学们也能继承和发扬我们农大的良好校风,努力充实自己,追求人生美好的梦想。这一块“梦之源”景观石寄托着我们这一代农大学子对母校能够人才辈出的一种期盼。”祝茂凯老师说到。   如今,“梦之源”校友石扎根母校已经十二年,三十多年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少女也已经是奔波在人生道路上的中年人了。他们如今奋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但始终牢记着学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 情意绵长, 岁月流苏

    情意绵长, 岁月流苏 20年或许很长,让一个白衣少年成家立业,面容沧桑;20年或许很短,曾经的求学时光仿佛历历在目,曾经的师生情谊永不褪色,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永远铭记。在2015年毕业20周年之际,我校农学系作物91级全体同学捐赠了流苏树和校友石。   携手游故地,心怀感恩情   从莱阳农学院到青岛农业大学,学校在一代代人的苦心经营下慢慢壮大起来,其中留下了一代代人的青春,也塑造出一批批学子的未来,当他们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一片天时,忘不了学校对自己的栽培之恩。   2015年春节期间,农学院穆平老师一行人就开始筹划农学系作物91级同学聚会。在7月31日晚上聚齐之后,第二天校友们便携手去莱阳老校区和青岛城阳新校区进行参观。面对焕然一新的学校面貌和日新月异的学校发展,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肖伟老师他们从心底升起了一股骄傲与自豪。看着如此美丽的校园,总想给学校做点什么贡献,这成了他们几个人共同的想法,这个念头便在心底埋下了种子。   肖伟老师说到,“后来我们想出了一个主意,想一起给学校捐棵树和校友石。”当时他们选择流苏树,这其中也有许多美好的寓意,流苏代表岁月绵长,寓意着学校也像这流苏树一般,能够生生不息,茁壮成长。这流苏树不仅仅是一棵简简单单的树,它更是农学系作物91级全体同学对母校深沉的爱,是每个校友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印证。   白衣飘飘,奋斗青春   说起当年的求学经历,穆平老师感慨万千。当时学校还在莱阳,条件虽然十分艰苦,但仍旧阻挡不了莘莘学子高涨的学习热情。   当时莱阳农学院的用电管理很严,晚上十点多就开始熄灯和门禁,想学习的同学必须爬窗户出来,去老师课题组的办公室借着灯光来学习。在办公室里学生有不会的问题随时都会请教老师,老师也常常在备课的间隙里抽时间来辅导学生。条件虽然艰苦可大家仍然孜孜不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每个人都收获了自己无悔的大学时光。他们在这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纪里相遇,共同经历了那些闪光的日子。   继往开来,不负韶华   流苏树初夏满树的百花代表着纯真洁净,农学系作物91级校友们对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思考,于是便选择了流苏树,这个礼物符合农业大学以农为本的办学特色。   脚踏这片热土,我们必当自强。像流苏树和“流苏石”一样,纵使时光流逝,也仍旧默默守望着母校的一方天地,不断奉献自己。“是母校培养了我们,我们会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穆平老师最后动情地说到,“我也会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为母校增添光彩。”   青灯长卷,时间熔金,少年意气方遒,人生流落辗转,载得丰满长卷,那是一段流沙年华,是一颗勇敢的心,是一段砥砺前行的青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