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焰

    做一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焰 刘如飞 今年,中宣部为党员干部打造了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学习强国,其中有一篇由青岛市委宣传部推送的关于解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讲座视频受到很多人的认可,这篇文章的主讲人就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教授刘如飞。 照亮成功之路的思想火焰 “要想改变人生,首先要改变思想,思政课就是要在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发挥作用。”自2000年来我校任教到现在的近二十年里,刘如飞老师始终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学习?因为它是与时俱进的,它包含的智慧的光辉、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通,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老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最基本的任务,但更重要的是让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成为信仰。”刘老师坚定地说。 思想是衡量生命的尺度,也是照亮成功人生的火焰,“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大脑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炬。’我们的思政课就是去点燃同学们思想的火炬,让思想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刘老师说。 妙语连珠的“相声课堂” 刘老师这样讲解感性与理性:“唐后主李煜看到春花秋月在其后加了一句‘何时了’,那时的他已经哀莫大于心死。而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具有美好的心境、坚韧的意志、饱满的热情……”同学们抬头聚精会神地听着,沉醉在刘老师的课堂中。 “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如同秦末的项羽和刘邦,他们面对失败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人生!”正在同学们如沐春风兴致正浓的时候,下课铃打响了,“这虽然是一节思政课,但教会给我们很多人生的哲理。”同学们纷纷表示。 学生眼中的“非比寻常” “刘老师非常幽默,感觉他懂很多东西,思政课上有好多很难理解的东西,他一举例子我们都能理解了!”食科1804班的张渝汝同学说道。 “其实思政课里的内容我们以前或多或少接触过,但刘老师从来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常常会放一些小视频或者用他的亲身经历来讲,让我们对这门原本枯燥的课程提起了好多兴趣。” 刘老师授课的教学理念是“把学生的课堂感受放在首位”,正是这种教学理念,让刘老师连续两年获得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本科任课教师”荣誉。 “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妙语连珠、思想深邃的刘如飞老师是学生眼中“非比寻常”的老师。未来,刘老师还会继续点燃思想的火焰,照亮每一位学生的人生路。

  • 创新开讲思政课,助力学生人生路

    创新开讲思政课,助力学生人生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其他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思政课理论性较强,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易,但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霞老师这里,却变得生动多彩起来。多重启发,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刘霞老师看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为此,在课堂中,刘霞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问题现象看本质。在讲到“论十大关系”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时,刘老师先是抛出问题:“同学们在毕业后如果就业,是选择以重工业为经济支柱的城市,还是选择以轻工业为支柱的城市?为什么?”有同学回答:“我选重工业,因为我觉得它更有潜力。”有同学说:“我选轻工业,因为我觉得它的前景更好。”因为本堂课的学生来自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刘霞老师便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来给同学们进行解答:重工业一般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轻工业则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柱产业不同,与就业岗位的多少就有了关系。如此一来,将课堂授课与学生个人就业发展结合起来,联系到了学生实际,自然就让更多同学愿意听、愿意学。中国震撼,要读进学生心里去每次上课第二节,是刘霞老师和学生们一起阅读的时间。“今天我们开始读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的‘四特’。”话音刚落,同学们齐刷刷地从书包中拿出另外一本书——《中国震撼》。“今天请金融1702班的陈慧慧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部分的内容。”“独特的语言,我们使用的是历史悠久、生生不息的汉语……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在朗读过程中,刘霞老师不断地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帮助同学们抓住重点,理解内容。“以往上课,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按照宿舍为小组的新闻评论、课堂辩论等形式,激发大家参与到教学中来。今年想再探索一点新方式。今年增加了10分钟读书时间,主要考虑同学们现在阅读碎片化、内容偏娱乐,不利于思想性的提升。”学生不仅要阅读,刘霞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读后感作业,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加强阐述问题的条理性、理论性,加深对《中国震撼》中观点的理解。把握思政教育,带给学生全新感受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刘霞老师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自己会向优秀思政课教师靠拢,努力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对于思政课教学,她将会主动积极地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 点燃思想火炬,传递希望之焰

    点燃思想火炬,传递希望之焰 青春的思想田野犹如一片野蛮生长的麦田,需要麦田守望者积极引导、细心呵护。马克思主义学院柳敏老师便是众多“麦田守望者”中的一位,她默默守护这片生机蓬勃的麦苗地,指引它们朝着正确的方向生长。创课堂新形式,提高学生“抬头率”教学中,柳敏老师紧抓课堂特点,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她注重课堂管理,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开展辩论赛、进行课堂讨论、开展任务性驱动教学,是柳老师课堂的三大亮点。辩论场上,同学们以史实做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举办辩论赛,柳敏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以及对问题把握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利于她进行课堂讲授的重点调整。任务驱动型教学与辩论赛类似,柳敏老师会布置一项PPT汇报作业,提前一个月将主题告知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主讲人。在柳老师的课堂上,她会特意挑选历史人物在十八九岁时发生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有益于学生加深历史记忆,构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建立一种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连接。”建拳拳师生情,乐知学生“青春论”柳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反省自己。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担心自己年龄增大后知识老化,与学生增加隔膜,将同学们的教学反馈视为教学相长的重要补充。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与老师进行思想碰撞;在课下,很多学生更是很热情地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或直接到办公室和柳老师交流。“有一次在课上放完日本侵华视频后,我收到一封邮件,是13级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观后感,其中谈到了自己受到了触动,令我印象深刻。”坚信“青年大有可为”,柳老师说看到同学们对历史有自己独到且理性的见解,自己深感欣慰。此外,她还要求同学在“独到”的同时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想,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把每一名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像位母亲关心孩子成长。这是柳老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对于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她会用心记住名字,并在他们名字后面注明发言内容和特点。比如说这个学生反应敏捷、那个学生观点新颖等。土地资源管理1802的班长高林告诉记者:“我之前感觉历史课很无聊,历史时间很难记。但这一学期遇到柳老师后,她由故事带出课堂主题,使课堂更加生动,引经据典的教学方法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开始觉得学历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期待每周四的思政课了。”

  • 思政教学润物无声

    思政教学润物无声 从教的十几个春秋里王芳老师潜心钻研、躬耕不辍,她曾在九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上斩获数多奖项,荣获“教学能手”称号,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三篇教研论文被评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参与教研课题六项,获得教学成果五项。十几年里,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探索道路上风雨兼程,勤勤恳恳。春雨窸窣,滋润心田王芳老师认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需要从点滴入手,将思政精神渗透到课堂上,融入到生活中。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应该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讲好每一堂课,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课程,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真正滋润学生的心坎。“思政与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并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强行导入,而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经过思政课的熏陶,学生可以在思想、道德与法律方面都有所提升。”王老师说。王芳老师的课堂亲和力强,她可以与同学们打成一片。除保持自身的亲和力,保持教学内容的亲和也极其重要,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容易引起心灵共鸣。王芳老师补充道,“课堂上我会引用近三年影响力大的社会事件,与学生一同分析案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为学为人,躬先表率王芳老师在授课之余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感触颇深,“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进行反思。静下心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挖掘教学亮点,同时查漏补缺、弥补不足。”“讲授思政课,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诉求上。”王芳老师始终坚守自己的教学原则,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她谈到,大学阶段的思政课学习需要有胡杨扎根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的精神,了解思政理论的来龙去脉,探寻其产生源泉,用理论知识为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解围,达到真正发自内心认同的境地。鞭挞进取,推动创新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王芳老师把理想和信念这杆旗帜,通过教学树立到学生的心里,以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深情来激励学生。工程材料1801班的陈雪提到:“王老师在刚上课时就告诫我们思考未来的方向,在考研、就业、创业交叉路口面前做出选择,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培养相应的技能。”“网络发达的新时代,要求老师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课堂难度需要做到跳一跳才能够得到。根据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将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王芳老师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道出自己的亲身体会。

  • 授以实践,教由法律

    授以实践,教由法律 王业松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课程中,让同学们循序渐进地领会思想,学习本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业松老师一直在探索最佳授课方式,做到知识的有效输出。 课堂精于实践,案例接近生活 从怎样的角度授课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侧重哪方面才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入耳入脑入心?经过数年探索,王业松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理论精心实践化。从不同的角度讲解问题,把理论化为可操作性的行为。二是案例分析接近生活。二十九载教学生涯使王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一些特殊的经历都成为王老师宝贵又生动的课堂资源。一些贴近大学生的现实例子都被王老师引进了课堂,每一个例子背后都蕴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更浓缩着王老师难忘而不平凡的人生阅历。三是与时俱进重管理。“作为一名老师,不能落后于时代。”王老师总是通过及时了解社会上的焦点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再通过事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大幅度提高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 学习书本,贵在习得做人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W07级1班的崔贵熙非常喜欢王老师。在专业课的基础之上,王老师所开设的所有选修课程,都被他“纳入囊中”。王老师的课究竟有何神秘的魅力,崔贵熙给出了答案: “老师会将最新案例与法学理论结合分析,深入浅出,语言更是幽默风趣,让我无法转移注意力。一直以来,老师都以身作则,用他的善良、乐观感染着我。”若没有老师的安慰与鼓励,我不可能快速地从第一次考研失利的失落中走出,并决定换专业考法硕。”人生中遇此老师,乃是一大幸事。 王老师认为,“年轻就是该拼搏的年纪奋力拼搏。无论你的家庭条件是好还是坏,都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在王老师的看法中,作为学生,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便是使命;作为青年,培养能力,肩负国家发展重担便是使命。 用爱守护,用法解读 平易近人的王老师生活中也处处为学生考虑,他主动解决大学生的课堂逃避心理、偏爱在“休闲娱乐区”放纵自己的缺点,在第一堂课就与学生作好约定教室后四排不准坐人的“严规”。不过这并不影响同学们对王老师的喜爱。 “只要你是我的学生,不管你有没有毕业,我都可以给你提供与法律相关的免费咨询。”这就是王老师对学生们的承诺。王老师还会用微信无偿、耐心地为学生回答疑问,在老师的心中,只要能帮助到学生,他都会用心去做。 “如果我的课堂中有一句话或者一个故事能对学生的人生成长造成积极影响,对我来说也是最大的欣慰。”一切为了学生,这就是王老师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