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爱国精神

    传承爱国精神戏说人生百态 一曲古风悠扬的《九州天空城》拉开序幕。聚光灯下,汉服舞动,舞台中央传来歌者空灵的嗓音,丝丝扣人心弦,将在场观众带入戏中。 近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六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大赛“经典改编大赛”暨青岛农业大学第四届国学文化节博雅剧社演出于文经楼演播大厅完美落下帷幕。一方舞台,一颦一笑一动作,剧中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立体而丰富地演绎着人生百态。 2016 年博雅剧社首演即获成功,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认可与赞扬;2017、2018 年,青岛新闻网、齐鲁壹报、半岛都市网等多家校外媒体对博雅剧社演出的大力报道。剧社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今年,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博雅剧社再度开演。本次大赛特别挑选了《五四风雷》 、 《雷雨》 、 《文姬归汉》 、 《茶馆》 、 《一片爱国心》 、 《伤逝》六个剧目,涵盖了古代爱国经典的改编和近现代反映社会变革的经典之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效仿、青岛市学生校外活动指导中心党支部书记徐春丽等校内外领导和老师莅临现场。 “少年强则国强”的思想贯穿《五四风雷》的演出,生动再现了当年女子学堂的场景。剧情跌宕起伏,真实反映了五四时期政府的腐败无能。这场颠覆中国命运的风雷,同样是那批青年学子的峥嵘壮丽岁月。舞台上,青年学子愤而走上街头、高呼反帝反封建、以弱抗强,力图挽救国家危亡。高潮部分,青年学子高声朗诵《少年中国说》 ,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学生们饰演的一百年前的那群青年学子在舞台上熠熠生辉,五四的风雷激荡了百年,也让在座的观众热血沸腾。 灯光再次聚焦,《雷雨》剧组登上舞台,封建礼教的悲剧,几代人的爱恨纠葛让人扼腕叹息,三十年的笑与泪在那个雷声响彻的雨夜被撕扯放大,最终随着几代人走向了死亡,话剧缓缓落幕,现场气氛依然沉重。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大漠孤烟,一幅饱含悲悯情怀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代才女蔡文姬于战乱之世流离国土,终盼得归汉机会。是弃子归国,还是留在异乡 ?《文姬归汉》演绎出了人物内心的纠结。剧中母子告别的片段,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更是让不少台下观众流下泪水。 《文姬归汉》中的爱国情怀、家国担当,超越千年、感人肺腑。而千年之后,我们的国家同样面临着问题。 “莫谈国事”维持了茶馆几十年的“生” ,却最终也难逃“灭”的命运。 “树木老,叶儿稀,人老毛腰把头低” ,伴随着情感饱满的京味儿旁白,剧目把观众拉回到了那个风云变迁的年代,让观众真切地看到了茶馆所经历的五十年,感受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无论是裕泰掌柜王利发、一生打抱不平的常四爷还是一心想着实业救国的秦二爷,都将五十年来不同时期的人物状态变化演活了。 同样是爱国的主题, 《一片爱国心》便是从唐华亭家庭内部矛盾这个侧面深刻地展开了一场爱国与卖国的斗争。鲜明地遣责了卖国行为,表现了反对侵略保护主权的爱国意识。演员将人物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位青年都感受到不一样的爱国表达。 最后,一部反映因五四时期封建思想导致爱情悲剧的《伤逝》获得了现场老师和观众们的一致赞扬。演员将旧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演绎了新时代女性告别懦弱、掌握自己命运的逆转。新旧对比强烈,新旧女性的命运差别深入人心。此剧在鲁迅先生的原作基础上进行改编,五四时期的子君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最终与心上人一“伤”一“逝” 。百年后的子君,为了争取独立与丈夫离婚。剧尾,两任子君跨越百年再执手相见、诉说自己的新颖设计赢得了一致好评。 无数个日日夜夜琢磨剧本,两个月不惧艰辛的排练。 “不管台前幕后大家都很努力,让我知道了团队力量的强大,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 ”话剧《茶馆》的导演、中文 1702 的王乐芝同学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百年前,鲜血将历史截断,在黑白转折里,一群同样闪着光亮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走来,镌刻成历史的灯塔,五四运动的灯长亮不熄。一百年后,人们也依然传颂着这伟大的精神,永不会疲倦。七十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上下举国欢庆,七十年后五星红旗飞舞在东升的太阳下,中国七十年巨变让世界再一次对中国赞叹欣赏。 现代话剧已落幕,五四光芒更闪耀,爱国精神更高昂。墨似游龙,挥毫丹青妙笔,戏如人生,折射世间百态。一群非表演专业的同学们,将一个个人物角色演绎得令人赞叹。节目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蔡连卫老师说到: “衡量我们演出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演技多精湛、服装道具多精美,而是演员们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对人物灵魂的塑造,从这个角度说,本次演出是很成功的。 ”同时他对同学们也提出了建议,希望同学们以后的人生能够与文学作伴, “诗酒趁年华” ,更要厚植家国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 从百草园到绿色家庭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9年世界环境日前夕,省妇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命名了100户山东省“绿色家庭”。6月5日,山东省2019年“...

  • 用心教书育人 用爱润育桃李

    卓越教师——吴昊用心教书育人 用爱润育桃李 “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以谦虚的态度博采众长,以更高远的视野放眼未来,不论是在理念还是实践中都要让自己具有先行者的意识……”初次见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昊正在台上作为第二届卓越教学奖教师代表发言,她语言铿锵,神态从容,嫣然一笑,让人如沐春风。 以学生为中心,用心教学 “吴老师的课很生动,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给我们讲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 来拓宽我们的知识体系。 ”提到吴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来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502 班的傅晶依如数家珍。 温柔而不失严厉地给同学们讲解每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更是结合PPT 和视频一一给大家讲解,让大家快速理解并应用。吴老师的课堂,细腻而又多彩。 “吴老师给我们讲果蔬加工工艺学的时候,PPT 上重点难点有不同的颜色标记,每个知识点都给我们讲得很详细。讲 PPT、看视频、做实验,每一步都为让我们学得更深入。 ”粮食工程专业1502 班的吕傲男谈到自己的上课感受,对吴老师满怀敬仰之情。 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吴老师说: “在此次比赛中,我观摩了三十几位参赛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大家讲课的水平和课件制作都各有千秋,非常出色。比如,常桂娟老师亲切的教态、徐玉凤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谭玲玲老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王莹老师真挚而又发自内心的教学反思等等,每个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此次比赛,为她今后在教学中如何提升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思路。 白驹过隙, 忽然而已。从教八年来, 吴老师依旧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她说,学生的进步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动力,她认为,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和创造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播知识;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教学之树永不枯朽,永远年轻。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吴老师是一个工作起来超级认真,生活中又非常随和的人。可能在别人看来,吴老师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但于我们而言,她更是我们的朋友、知心大姐姐。她是在各方面用心地爱着我们。 ”研究生李康静这样评价吴昊老师。 玉壶存冰心,亦师也亦友。从教八年,吴老师用心去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从内心认可他们,她不仅收获了各种荣誉,还收获了同学们的爱。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将老师的爱铭记于心:毕业了五六年的学生,空闲时依旧会带着礼物回校看望老师;每到传统佳节,老师手机上总会收到学生一句句真切祝语;学生工作上遇到问题,心里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老师……诸此种种,都让吴老师欣慰而又感动。 “感谢我们的学生,感谢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感谢他们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们成长成熟了, 与此同时,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帮助了我们的成长。 ”八年里,有着无数骄傲和难忘的回忆,吴老师将它们认真折好,轻轻摆在心底。 为师之道, 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多的是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 “感谢我的老师。教过我的老师们有可能已经不记得我这个学生,可是我永远会记得在我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同样,也正是他们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多年以后让我也选择了教师这个伟大又平凡的职业。我愿意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将他们的师德传承下去。 ” “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吴老师谨记于心,付之于行。 教研齐举,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卓越教学奖获得者,不仅要在教学方面有所建树,还要在科研事业上取得突破。 谈到卓越教学奖的取得,吴老师认为,每一次参加比赛,都是对自己的锻炼与磨砺。 “在锻炼中进步与成长,而获奖只是额外的收获。 ”吴老师提到,此次卓越教学奖的复赛和决赛正好跟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中期检查在时间上“撞车”了,一时间,自己既要准备卓奖的比赛,又要准备学院专业群中期检查的材料,时间紧迫,心里矛盾不已,一度想要退赛。而就在她犹豫与纠结的时候,学院和教务处的领导适时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与动力。 她冷静安心, 细致分析,坚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信念。最终,不负众望,谱写佳话。 她亲自参编了“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 部,美国 CRC 出版社英文专著 1 部;主持校级教研课题重点项目 1 项,省级教改项目 1 项;发表教研论文 3 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 项。 除此之外,吴老师不断探索、追求学术,曾荣获 2017 年山东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18 年青岛农业大学第二届“卓越教学奖” ;2018 年青岛农业大学第二届“最受欢迎本科任课教师”等多种奖项。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待到桃李满目日,便是我们自豪时。 ”对同学们, 吴老师有着殷切的期望 : “希望你们都能好好学习,对自己的人生早做规划, 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希望你们能脚踏实地,最终仰望星空。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吴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的精神体现。这种无私、伟大的爱给予每个学生温暖和动力。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吴昊老师踏遍心田的每一角,只为润育桃李。 “我愿意坚持下去,将师德传承下去。 ”吴老师始终心系学子,终会盼得桃熟流丹,半院桃李半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