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

    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你们好!来信收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2019年9月5日编者按:近日,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座谈会。参会的各单位、各学院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党外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学生工作处将立足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强化思想引领,优化就业服务,细化跟踪指导,深化涵育大学生的“三农”情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一是坚持情怀培育,把“农”字嵌入思政教育,上好学生人生规划课。把“知农爱农情怀”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专题教育之中,通过举办一系列涉农行业校友报告会、涉农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报告,开展涉农专业学生专题工作坊等形势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去。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桥”架在校企两端,打通毕业生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深化学校与涉农企业之间的合作,吸引数量更多的、实力更强的、水平更高的涉农企业到校招募人才。三是坚持服务跟踪,做好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加油站”。将重点加强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工作,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为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数据支撑。探索建立毕业生走访制度和基层就业毕业生档案,为已就业学生继续提供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让毕业生在扎根农村的同时从母校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学生工作处处长王清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对涉农高校办学的重视和殷切希望,作为一名农业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知农爱农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立足“三农”、立足乡村振兴,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涉农研究生成长为“有理想抱负,有担当作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要加强研究生“三农”情怀教育,围绕乡村振兴、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涉农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充分挖掘凝练思政元素,融入到培养全过程,培养“三农”情怀。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创新育人体系建设,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把课堂建在基地、设在田间。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产出更多优质成果服务乡村振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在种业等农业“卡脖子”问题上下真功夫,积极引导鼓励涉农专业导师和研究生深入农业产业和生产一线,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创新更多农业科技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高等农业教育新贡献。——研究生处处长陈景堂平度校区管理办公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高站位认识、高效率推进、高起点谋划校区各项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平度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是全国唯一的粮油肉果总产均跨入百强的县市。平度校区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学校贯彻落实“强农兴农”使命的重要方略,为全面推进“知农爱农”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是深度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平度校区管理办公室积极作为,协调校内各单位做好校区对应的规划、需求、使用、招标等职能延伸工作。除了为学校争取到无偿使用的高标准教学科研用地外,精准提供了教学、实验等办学条件保障数据,精心提出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改革建议,精细制定了校区运行相关的办公、住宿、医疗、供暖、安保、通勤、就餐、通讯、搬迁等方案,目前在谋划黄淮海农业综合培训基地的建设论证并积极促成社会资金推动项目建设。未来,平度校区管理办公室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校党委的战略部署,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校区验收、交接和使用,全力以赴为师生顺利入驻提供有力保障。——平度校区党总支书记王峰一年多以来,农学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全面推动回信精神的贯彻落实,学院事业发展呈现崭新面貌。学院第二党支部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山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成功立项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各1个,智慧农业专业申报成功,考研率连续两年接近50%。2019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均为博士生导师。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一批专家活跃在全国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积极投身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在国家新农科、种业创新、乡村振兴这些大背景下,在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的征程中,农学院作物学科将强化学科引领思想,全方位提升学科层次和水平。紧扣国家需求,革新农学专业培养模式,培养懂农业生产、机械作业、加工和经营管理的全才,培养掌握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信息学等现代技术的新才。加大“强农兴农”关键科技创新,实现顶天立地的突破,做大做强花生、甘薯、杂粮等经济作物服务区域农业计划;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卡住抗逆、优质、特用等优势方向,实现有影响力的育成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的突破。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和国际办学,推进作物学科国际化水平。——农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玉梅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体现出了对农林高等教育的高度肯定,对农林高等教育工作者寄予厚望。2020年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农业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农业机械装备创新团队获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勇于创新奖”,杨然兵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尚书旗教授获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称号,王家胜教授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王东伟教授获第24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第七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称号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优异成绩,获“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赛金奖1项、银奖3项。学院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农科特色。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强化专业内涵,打造“农样”特征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建设“智能农机装备”现代产业学院。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发展策略,做大做强农业工程学科,补齐补强电类学科。以优势特色学科为牵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各类学科均衡发展的学科生态布局。——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在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立意高远、催人奋进,为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逐渐在学校事业发展中体现出较为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但要建成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甚至高峰学科,学院必须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领跑。要对学院管理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理顺系办专业的组织设置,按照学科方向科学调整科研团队,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硕果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要抓牢健康中国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为食品学科带来的发展机遇,切实从本科教育和学科建设两个维度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优化学院专业设置,贯彻学科引领战略,凝练学科方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食品学科作为青岛市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学科这一优势,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孵化落地,促进青岛市食品产业规模壮大和活力提升。要紧紧抓住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契合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为食品学科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配合学校尽快完成特种食品研究院与食品学院的融合发展,为突破省级和国家级创新中心提供强力的学科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构建全产业链的渔业产业体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全体水产人光荣而艰巨的时代使命。搬迁到蓝谷校区之后,学院深度融入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以人才为发展引擎,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水产学被山东省增列为一流学科,水产养殖学专业获评山东省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获评山东省一流专业,水产学科获评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学院建成5个具有明显学科优势和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构建2-3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平台,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获批水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水产学科整体排名稳定在全国前30%。在提升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完善现代水产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水产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海洋强国”战略为引领,对接优质水产品,支撑蓝色粮仓建设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需求,着力加强现代渔业优良品种繁育、现代渔业疾病防控和现代渔业健康养殖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获得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极大提升服务“三农”贡献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孙丙高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我们感到使命在肩,不敢懈怠。学院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举办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构建新时代思政课课程体系,丰富创新教学内容,筹备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选修课。培育“金课”,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中班化、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专题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展政策宣讲,先后宣讲50余场。制定并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的行动计划》,制订并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强化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邀请知名学者做客马院论坛,参与课题论证、项目评审、学术沙龙等活动。学院全体教师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着力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跻身于省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列。——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乐芳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2020年,学校实现了申报数量首次突破300项、立项数量首次突破50项、资助经费首次突破2600万元、形式审查通过率首次达到100%的“四个突破”。聚焦“需求引领”战略,部署黄河流域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农用生物学大数据研究、农业遥感数据研究、特种食品研发等原始创新研究,力争解决相关领域“卡脖子”问题。根茎类作物的播种与收获核心技术国际领先,种子繁育机械化技术装备打破国外长期垄断。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动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建设山东省特种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并启动申报国家特种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工作。加快申建山东省比较免疫学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盐碱地生态草牧业重点实验室。坚持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依托,着力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深化目标导向,以优势学科为龙头,凝练遴选5个标志性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一批学科影响大、行业贡献突出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十四五期间建设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服务,10个高峰团队、50个高原团队和100+个高地团队,三个不同层面服务乡村振兴的科技特派员推广队伍。——科技处副处长赵龙刚团委将进一步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化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实施理想信念铸魂工程,涵养学生“学农爱农”情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思想锻造,厚植学生“三农”情怀。把握时间节点,从国家视野、时代特征、农大特色三个维度谋划开展品牌教育活动,将“三农”价值引领和情怀培育有机融入。通过“青年大学习”行动、主题团日等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事业。实施成长成才助推工程,锤炼学生“强农兴农”本领。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等为抓手,完善共青团实践育人体系,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调研山东”等主题实践活动,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伟大实践当中。实施创新创业攀登工程,提高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生双创教育,深化挑战杯、互联网+等既有品牌工作,进一步完善“5个起来”双创实践育人模式、“1+8+N”课程体系,组建学校首届“双创精英班”,推动双创成果转化为服务三农的现实生产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一懂两爱”创新型农科人才。——团委副书记王光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