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宋希云校长在第十三届读书活动月上的报告

期次:第7期       查看:119


老师们、同学们:

最美人间四月天,恰是读书好时节。在第24个“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青岛农业大学第十三届读书活动月。首先,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对本届读书活动月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今天,我主要从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和去哪儿读书四个方面谈几点体会,让我们一起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也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何读书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多读书,自然胸中有丘壑,可以开阔眼界,沉淀思想,提升涵养和气质。很多同学可能会问,我读了很多书但是转眼就忘,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有一个比喻比较贴切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不记得吃过什么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你的骨头和血肉。”读书也是如此,读过的书会变成知识沉淀在你的内心,他们会在必要的时候闪光。

提到著名主持人董卿,大家会联想到她是“气质”的代名词,她在《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上出口成章的精彩表现,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悦读者的优雅与美丽,她的气质为人折服。但是这种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经过无数文字熏陶,经历许久的积累和沉淀,不知不觉间将你读过的书融进了你的身体中,改变你的谈吐、你的行为,在你举手投足间,就展现出来了。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喜欢引经据典,每每总是信手拈来,让听者叹服。这得益于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典籍、历史著作。他的“好读书”首先来自于他对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把读书学习看成是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习近平在接受外媒专访时,也曾谈到读书的好处、读书的重要意义。

(一)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

读书是思想的寻觅与探索。一本好书往往凝聚着一个人思想的精华,蕴藏着作者的灵魂。一卷在手,可摆脱时空之困,尽情沐浴先贤智者思想的惠泽。所以,读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贤者对话,与智者求索的过程。在与书的会话中,本性美好的精神得以体现,精神傲岸的风骨得以铸就,空灵纯真的心性得以留存,宠辱不惊的胸怀得以彰显。

读书是思想的感悟与升华。一本好书就是完美的世界和社会。它能熔铸人的气质,升华人的品质。书读的越多,知识积累就越多,文化内涵就越丰富,语言的品位也就越高,修养也越高。

(二)读书让人得到智慧启发

书是知识的源泉、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能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拓展人生的宽度,改变人生的终点。学富才高、博学多才、博识多通等都是形容人读书多、学识丰富的词语,可见读书对于人的学识提高、智慧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西汉刘向在其著作《说苑》中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像良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昧无知。当前大学生面临大学生活适应、人际交往、专业知识学习、自身素质提升、择业就职等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我认为,读书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症良方。读书可以让我们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提高自我层次,还可以培养人辩证思考的能力、激发创造力。

(三)读书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孟子的眼里,浩然之气就是道德与正义的集合体,就是崇高与身正的代名词。清代著名诗人赵翼曾经振臂高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同学们是幸运的一代、幸福的一代,你们身处伟大变革的新时代。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我们的祖国,将政治优势、经济实力、文化魅力集于一身,成为世界发展的压舱石,中国梦正在将一个大国的价值追求与使命担当呈现给世界。

在68年的办学历程中,青岛农大以自己特有的品格和风骨,传承文脉,启迪新知,孕育桃李,服务国家。一代代农大学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事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60多年来,许多优秀校友的成长成才之路告诉我们,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融合在一起,才更有价值。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你们的手中,你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梦之队”的一员。同学们的浩然之气就是要砥砺品行,树立远大理想,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施展才华。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这样的青春才更加绚烂。这也是我们每个青农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和始终牢记的责任使命!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如何读书

今年读书活动月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建设“五个一”工程为主线。“五个一”工程即: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打造一个全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平台,帮助学院打造一系列读书品牌,建设一支领读者队伍,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认为切实可行。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行为养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定方法,才可以让知识、技能和能力真正内化为个人的素质。

(一)学会选择,要读好书

读书要有甄别,对我们成长成才有益的精华,要充分继承;对我们成长无益的糟粕,要坚决摒弃,否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好书如同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能够纯洁人的心灵、高雅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知识、提高人的才能。

读书还要博专兼顾。“博”是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从各学科、各类型的书籍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建立起丰满而扎实的知识体系与认知基础。“专”则是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感兴趣的问题做系统深入、精益求精的钻研,从而建立起精深、独到的认识。通过博专结合,能够促进同学们融会中外、贯通古今,兼备国际视野、中国精神和现代意识,在学识文化、道德伦理、人格气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学会总结,要善读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最好的学习时光尽量充实自己,像海绵一样吸取知识,为自己的美好未来打下基础,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大类或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分解,以系统的方式打造科学书单,同步建立自己大脑中的知识框架。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已经懂得了什么、欠缺什么,知识盲区在什么位置,再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填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分三个层次:一是要一边读一边想;二是要遇到好的章节、段落要能背诵;三是要做摘抄、记提要,也可以写心得、记体会。其好处在于:一是可以与作者对话交流,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有利于意识升华和思想创新;二是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积累知识,练习写作;三是有利于以后对所读之书的定期反思,总结修正。

(三)学会思考,要知行合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可以理解为问题导向,只有带着问题读,学习才有方向。同时也要带着批判性思维读,读书不能是“朝圣”,不加分辨的全面吸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数字阅读。很多大学生认为,现在搜索引擎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不需要广泛阅读、深度阅读。全国政协会议上,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作为政协委员提出,要警惕沉迷于“投你所好式”的网络,并把它上升到“民族危险”的高度。大数据会分析你的喜好,只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缺乏深入思考会让人越来越片面。如果你只能得到很少的信息,或者很偏颇的信息,你就会慢慢落后于人。

要知行合一,将学来的知识和思想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指导实践,用实践获得的经验反过来检验知识和思想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至犯“食古不化”、“师洋不化”的毛病。大学的本质要求就是不断进行创新。当今社会,知识创造价值、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风起云涌。我校拥有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学生,拥有对科学和育人有着执着追求的教师,理应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主力军。同学们在大学里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在创新创业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三、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什么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大学生更应该多读书,那么大学生应该读什么书籍以提升自己呢?

首先,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知识,所以最先应该阅读的就是专业书籍。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大学与中学学习最明显的区别。对于大多数同学,专业与今后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多阅读专业书籍,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为以后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要读有助于完善人格、砥砺品性的书。读书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填充,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在不断的读书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头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书也是对自身德性品格的修行,能够激发同学们追求知识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次,要读有助于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书。要读哲学,提高勤于反思、辩证思维能力;要读中外经典名著,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更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要读心理学,以积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超越自我等等。

最后,还要读无字之书,重调查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所以,当代大学生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联系实际,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四、众里寻他千百度——去哪儿读书

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有很多截然不同之处,这里的学习不再是“亦步亦趋”的追随,而是“师者传道、学生悟道”的点化。因此,同学们要自觉转变学习习惯或方式,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摄取。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图书馆是读者乐园、学术殿堂,是我们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场所。希望同学们在课余都能多到图书馆读书。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截至目前,我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57万册、电子图书145万种。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记录了文明发展的符号。书中折射的智慧光芒穿透历史,凝聚的思想价值跨越时空,亘古未息、历久弥新,只要你来读,就会有收获。

图书馆营造了温馨祥和的书香氛围,是全校学生最愿意去的学习场所。在图书馆里,捧一本好书,寻一席之地,静一颗尘心。有毕业生留言“总习惯到图书馆坐坐,沾沾书香气,静静烦躁心,即使翻翻无聊书,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总比一个人、一群人在宿舍歪着、躺着、打游戏更合适。”每天早晨我经过图书馆前台阶的时候,都会被同学们大声诵读的情景所深深感动。不管你是“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还是单纯觉得天气很好想读书,只要你来到图书馆,都会被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

图书馆大数据显示,2018年累计进馆147万人次,平均每天有5258人进馆学习。刘利同学一年的入馆次数高达1743次,被戏称为“馆霸”;陈沁蕾同学一年阅读146本书,获得了学生借阅的第一名。这些同学都是大家身边学习的榜样。

图书馆积极搭建了“读书活动月”等有效的阅读平台。自2007年始,我校连续举办了十二届读书活动月,为全校师生搭建了一个增进知识、升华思想、提高素质的平台。读书活动月的内容不断丰富、方式持续创新、影响逐渐增强,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同,为营造具有青岛农大特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内涵软实力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届读书活动月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院和学生需求的活动,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扩大了影响。希望各学院要认真组织,争取每个学院都能建立一个读书品牌,经常性的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内化于心外见于行。也希望图书馆能以本届读书活动月为开端,把“五个一”工程建设坚持下去,久久为功,成为学校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

今天上午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公布了十本获奖图书,除去少儿类的两本,还有八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作为校长给全校师生留一个小作业,一年之内请大家精读以下几本图书:

《美丽之问:宇宙万物的大设计》

《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

《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

《我的世界观》

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欣逢盛世。希望你们把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个人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青农梦”紧密结合起来,激扬青春风采,演绎精彩人生,努力书写无愧无悔的人生篇章!

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祝同学们学业精进、诸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19年4月23日